如今我们已经坐上了高铁,而且高铁的速度可以说是火车的好几倍,运用着磁悬浮功能的高铁,速度完全不是绿皮火车能够比的,时代在进步,我们的生活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好了。
再看看80年代的“搁懒子125”这辆自行车相信很多朋友们都骑过就来,小编小的时候也曾骑过这样的自行车,可以说是一个童年的回忆,也同样是80年代的交通工具。
再看看现在我们出行也都用上出租车了,甚至就连普普通通的溜达都是要骑电动车的,不可能有人再骑自行车了,很累的,真的是时代变化,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。
再看看这些80年代的老旧相机吧,看起来跟现在的相机虽然没有什么差别,可是它的清晰度都是不能和现在相比比你大呀,本来她就比不过了,你们是否也用过这样的相机拍照呢?
如今的相机更是高端,大气上档次,并且还是单反相机,光从外观看起来,大家就已经知道这款相机是有多么的好,说说你们的看法吧,时代的变化,确实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,生活质量发生了变化。
1980年1月11日,《人民日报》第二版专栏转载了《人民铁道》的一篇信息,在这篇不足200字的短讯中,一句“铁道部决定全路在春运期间将增开临时长途客车二十四对”的话,使得现代意义的“春运”一词第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。
30余年来,从1亿人次到30亿人次,这场每年重复上演,被誉为地球上规模最大的“人口迁徙”,记录着国人的欢笑与泪水,艰辛与光荣。今天,我们用两组图片,一起回顾春运。一组揪心,一组欢欣,正如人生,甘苦杂陈。
2008年春运,广州。中国南方地区遭遇不遇的雨雪冰冻天气,铁路运输遭遇严重,广州火车站近17万旅客滞留。拥挤的人群中,一女孩仰面哭泣。(图片来自凤凰网)
2010年春运,宁波。铁路临时售票点,从广西来此打工3年没有回过家的小伙子梁献贵,趴在隔离栏上酣然入眠。(张培坚 摄)
2011年春运,宁波。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,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“保重”二字,白先生瞬间哽咽。(图片来自凤凰网)
2013年春运,北京。北京至哈尔滨的第一趟临客列车即将开车前,一对恋人隔着车窗依依不舍。(图片来自新华社)
2013年春运,广西梧州。一对从广东江门骑摩托车返回广西平南过年的年轻夫妻,被一辆泥头车撞飞,两人当场死亡。事发后,男子的弟弟和弟媳赶往前场,失声痛哭。弟弟和弟媳手上给家人报丧的电话举起又落下。(图片来自凤凰网)